通讯员:孙新广
为进一步促进管理人才的成长,加大骨干员工的岗位成才力度,做好“以老带新、以优促优”,打造人才加油储备站,宿管(东区)中心、城区物业二分部、长春分部、哈尔滨分部共同开展了2021年度“青蓝结对 快乐同行”“新型师徒关系”双导师聘任制主题活动。8月20日,东吴物业副总经理胡光娇,宿管(东区)中心经理周超,副经理张珏,城区物业二分部副经理花明艳、长春分部经理杨恺(线上)、哈尔滨分部经理薛晓峰(线上)等参加了本次活动。活动由分部办公室张乐妍主持。
宿管(东区)中心经理周超宣布开始。他强调了“师傅”是人生中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,新型师徒关系,是指在职场中由第一导师和第二导师共同培养,共同指导、共同关心“徒弟”,及时指出工作中的不足,少走弯路,促进新入职大学生的快速成长,帮助大学生指引前进方向,提升人才素质,增强团队力量。希望这种和谐的关系能够落地生花,助力雏鹰们展翅高飞。
宿管(东区)中心副经理张珏宣布了导师任职要求、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。师傅们要履行好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的职责,徒弟们要主动沟通、虚心求教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、实践能力训练、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;师傅,是比同事、上下级更富有感情的身份,“协议”的签署,是“师徒情谊”起点的象征,“师徒”之间要相互信任、彼此负责,共同落实好PDCA的闭环,良性开展工作,希望在师傅这位“领路人”的指导下,新进大学生管理员能够快乐工作,快速成长。
园区公共卫生中心驻场项目经理周张磊代表“师傅们”发言。他结合“学会灵活沟通、发扬工匠精神、发挥自身优势、提升个人技能”四方面的工作经验与心得体会,他鼓励徒弟们拜师学艺,心要诚,事要做,多学习,勤思考,强责任,重能力”,建议要在平等尊重、互帮互助的前提下,合情合理的“出师”,不倡导“儿子模式”或者“孙子模式”,在现在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中,师傅们要“与时俱进、做好表率,不捂才能,因材施教,共同进步”。
宿管(东区)中心东区项目部王玉康对过去一年来悉心指导、倾囊相授的两位“师傅”表示感谢。他分享了在师傅的指导下,由初出茅庐的后生仔,蜕变为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员,创新思维在工作沉淀中不断开阔,专业化水平在工作磨砺中不断提升;他攻破考证路上的重重关卡,顺利考取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证、低压电工证等专业技能证书。表明新型师徒关系的确立,使我们在工作中备受关怀,不再感到彷徨。
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项目部吴亚辉说:“作为新进大学生管理员,充满了理想激情和闯劲儿,但是缺乏经验,不知从何发力,“新型师徒关系”的双导师们,犹如明灯指引了前进的方向”。在诚心、耐心、细心、勤学、勤问、勤思考的拜师历程中,积累了工作经验,提高了个人创新能力和业务能力。他相信,只要脚踏实地,与师傅携手并行,不断拼搏进取,必能实现个人价值!
城区物业二分部沧浪亭项目李想讲述了与师傅们结缘的日常工作、生活故事,他分享了虚心、精心的拜师学习态度和勤学、勤问的拜师方法,从“尊敬师长、积极请教、全面发展”三方面来与“徒弟们”共勉,他以“万事有礼,敬师为重,规矩方圆,学以授用”向师傅表示诚挚的问候:“师傅们,你们辛苦了”。
东吴物业副总经理胡光娇,分享了项目管理的典型案例,指出了管理人员的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建设,直接决定了一个项目的发展。胡总对新型师徒关系建立,提出了方面的三个要求:第一,双导师对于徒弟的培养,更加具有全面性,为人师表,需以身作则,主动关心“徒弟”;第二,主动作为,积极求教,师徒之间要互相信任、互相尊重、精诚合作、深度学习,第三,严格遵守“协议内容”,形成清廉之风气,建立好绿色健康的新型师徒关系。“青蓝结对”旨在优势互补,教学相长,希望每一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“学有所得、学有所获、学有所长”,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中增进情感交流,结下深厚的师徒情谊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
最后,共有34对师徒共同签订了《新型师徒关系“培养”协议书》。由导师赠与《小岗位 大责任》、《服务就要做到极致》、《责任到底》、《责任胜于能力》等书籍,同时在笔记本上为徒弟写下寄语,希望徒弟们练就过硬本领,励志勤学,为梦想付出不懈的努力。
新型师徒关系是东吴物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举措,旨在积极探索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,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,不断夯实和壮大人才队伍。分部将此举措积极落地,希望通过“新型师徒关系”双导师制的建立,能够培养出一批项目综合管理的“复合型人才后备军”,打造出一支优秀“新生代力量团队”。